在人权保障的目标设定上,当代中国人权观反对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源自纪检监察工作实践。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大党独有难题,它是一个极具原创性的政治命题。
在工作过程中,纪检监察人员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其中有些是纪检监察规范和纪检监察实践经验都难以化解的疑难问题。关于纪检监察实务学科的课程,可以设置执纪检查与审理实务、监察调查与审理实务、纪检监察谈判技术、纪检监察证据科学、纪检监察信息技术、纪检监察审计、犯罪心理学、文书规范制作、实用报告写作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我们党所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本质上,纪检监察学三大体系所拥有的知识体系必须是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没有纪检学与监察法学知识的有机融贯,纪检监察学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自主的知识体系。监察法学和纪检法规学并不是两门彼此严格独立的学科。
党内纪检和国家监察合署办公、双向发力,形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强劲反腐新态势,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反腐倡廉新格局。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法治文化自信。
⑧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四个自信,根本上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在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中的必然要求。《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加强全民宪法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重要性。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
⑦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摘要:法治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法治文化,从文化角度来理解,它是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⑦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⑫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89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促进和保障。全民普法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⑤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⑩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法治文化对世界法治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另一方面,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
三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④实践证明,只有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把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纳入法治的调整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切实的保障。
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 ⑪。⑤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求是》,2022年第4期
所谓本中之本,是指在党和国家制度体系中,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而对于具有根本性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而言,民主集中制又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属于最根本的制度,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本源性程序制度安排。其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的、一切党员都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34页。(6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越轨,许多腐败问题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有关。1994年江泽民指出:要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在民主集中制、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的培养选拔等方面进一步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形成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所要求的新机制新规范。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工人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与任务,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7)参见宋功德:《坚持依规治党》,载《中国法学》2018年第2期。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要义也包括把党的建设、政党治理等纳入法治轨道。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29)《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229页。
(7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5页。二是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重要论断写入。只有党成为领导核心,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汇聚起创造历史、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
(24)前引(23),人民出版社书,第138页。(7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13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工人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指出了正确的道路。(4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站位、前所未有的部署、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就是西方国家,主要政党在政治方面也是有严格约束的,政党的重要成员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主张、政策主张,包括本党的意识形态。针对张国焘不服从中央统一领导、试图另立中央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重申了四个服从,要求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必须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都是罪恶⑩。